编者按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、文化古迹、人文底蕴,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。作为一座从神话中走来的城市,连云港有着独特西游文化、山海丝路文化、淮盐文化等地方文化,绽放着绚丽的人文风采。即日起,连云港市地方志办公室、连云港发布、今日海州联合策划推出《港城文脉》专栏,邀请文史专家,通过图文、视频等形式,生动展现港城人文底蕴,让用户深入了解港城历史文化,更好地传承港城文脉。
在江苏的黄海之滨
有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地方
连云港将军崖
在这里
数千年的风化和岁月的侵蚀
都未能抹去那些
刻在岩石上的史前岩画
“东方天书”
将
军
崖
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锦屏山南麓的后小山西端,崖壁上原有人、马像,因形似将军出行而得名。如今,这位“将军”已经消失,但他留下的印记却成了历史的见证。
以自然坡石为画纸
用原始石器作画笔
将现实生活当题材
先民们在将军崖磨凿出人面像、农作物、兽面纹、太阳、月亮等各种符号。这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岩画,是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文化遗址,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首次发现的岩画,也是唯一反映农业部落原始崇拜内容的岩画。
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将将军崖岩画,称之为我国最早的一部“天书”。
这些被称为“东方天书”的岩画,其历史可以追溯到约4600至11000年前。每一幅图像都是一个谜团,每一个符号都是一个故事。它们似乎在诉说着那个时代的生活、信仰和希望。
第一组岩画
在西侧,南北全长4.2米、东西宽2.8米,以人物和农作物图案为主。在人面与农作物之间,还有鸟头、鸟面、圆点、刻划符号等。
第二组岩画
在南面,以鸟兽纹、星象类图案为主,刻痕宽平,但比第一组要浅得多,刻痕上多布满麻点状的浅坑,还有兽骨的图案、鸟头的形象和一些符号图形。
第三组岩画
在东边,内容是人面像和天体图案。人面像头部有羽饰和倒三角形的丁字纹装饰,是为王者的象征。
第四组岩画
位于将军崖小山包顶部,处在1—3组岩画中间,由三块大石和地面的“米格”和“棋盘”纹组成。
第五组岩画
在将军崖北侧的后小山处,主要是密集的獣面纹刻画以及人面、蹄形、火焰、星云等图案以及上古十月纪年法的棋盘纹符号。
1988年1月将军崖岩画被公布为
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
将军崖畔望海天,万壑千岩入眼帘。
岩画古拙留岁月,星辰日月映山川。
立
于
将
军
崖
上
仿佛能够感受到古人的呼吸
这些古老的岩画,如同一座桥梁,连接着过去和现在。它们静静地躺在那里,诉说着一个个千万年前的传说。每一笔、每一划都仿佛在跳动,仿佛古人的灵魂在其中流淌。
在这些岩画中——
可以体验到古人的生活。他们狩猎、耕种、祭祀,用图画记录下生活中的重要时刻。
可以感受到祖先的智慧。他们观察天文、研究地理,用符号揭示出自然规律的奥秘。
可以触摸到先民的艺术。先民用石器敲击岩石,用心灵感悟生活。这种原始的艺术风格,不仅展现了人类最初的审美情趣,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。
可以看得到一幕幕光阴流转的故事。图腾崇拜?敬畏自然?祭祀先祖?记录远古时期英雄事迹?这些问题,如同迷雾般笼罩在将军崖上,让每一个后世的探秘者,都充满了好奇与向往。
站
在
将
军
崖
前
如同置身于一片史前洪荒画廊
这里的每一个符号都充满了历史的气息,每一块石头都刻满了岁月的痕迹。
气息与痕迹的舒张,仿佛能听到史前人类的歌声和欢笑。
那些生动的人面像,或狰狞或平和,似乎在讲述着一个个古老的传说;鸟兽奔跑、山川静卧,仿佛在展示着一个远古的自然乐园;而那些抽象的符号和几何图形,则像是古人对宇宙和生命的理解与思考。
每当夕阳西下时,金色的余晖洒在岩石之上,那些古老的图案仿佛被赋予了生命,开始跳动起来。
光影间,后人仿佛看到了古代先民在这里祭祀、歌舞,听到了他们的欢笑、呐喊。
这就是连云港将军崖
一个充满神秘与传奇的地方
一个让人心灵震撼的历史遗迹
在这里
仿佛能与古人对话
与历史交流
真切地感受到了人类文明的
伟大与不朽
文史专家:刘凤桂
资料提供:张勇 张晨晨 刘聪
总值班:王夫成 杨乐箫
原标题:《藏在连云港的神秘“天书”》
阅读原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