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
孙权称帝后,设置农官,实行屯田,设置郡县,并继续剿抚山越,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。在此基础上,他又多次派人出海。黄龙二年(230年),孙权派卫温、诸葛直到达夷州。
?
公元252年,71岁的孙权病逝,死后谥号大皇帝,庙号太祖,葬于蒋陵。
总之,孙权在魏蜀吴三国中,创造了三个之“最”:寿命最长,在位时间最久,声誉最低。
?
为什么他的声誉最低,陈寿《三国志》中对孙权的死亡称为“薨”,反观刘备、曹操去世后,陈寿使用了天子才能使用的“崩”、“殂”,而“薨”是诸侯死后使用的。同样的是君王,相比曹操和刘备,孙权的声誉为什么一下子被降了这么多呢?
原因很简单,孙权属于典型的双面帝王,他拥有超级高的智商和政治才能,这个主要体现在治国理政上,表现为青年和壮年时黄明神武,广用贤才,开拓进取。同时,他也是一个超级低的情商的人,这个主要体现在处理私事和家务上,表现为晚年骄奢淫逸,猜疑成性,昏馈残暴。
?
具体体现在继承上,他在太子孙登突然病逝后,放任儿女们争夺太子之位,朝中大臣们选边站队,结果弄得朝中你争我斗,不得安宁。也弄得东吴民不聊生,民怨四起。正是一系列的恶行,使得孙权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。
?
太子孙登死后,孙权本来立了另一个儿子孙和为太子。但同时,他又封孙霸为鲁王。因为孙霸和孙登是同母生,孙权在待遇上给予他们一机关报。结果有了孙权的过度溺爱。孙霸开始渐渐的不满自己的地位了,于是和孙权展开了太子争夺战。
?
当时,朝中正直大小官员为其失望,而喜欢阿谀奉承的大臣们则分为了太子派和鲁王派这两大派系。后宫陷入一片水深火热之中。而两人争夺数年的结果是两败俱伤,孙登丢了太子位,孙霸也被处死。
总之,因为在处理家事上,欠了火候和智慧,结果因家事而乱了国事,导致东吴每况日下,政权岌岌可危。而孙权晚年在糊涂和昏暗馈中结束残生,他死后,东吴最终落得个被灭亡的悲惨下场。
?
陈寿《三国志》中对孙权的死亡称为“薨”,这一个简简单单的字,却道破了孙权功与过,得与失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